账号:
密码:
  最重要的是……
  “天下都大一统了,谁敢把阆中长公主的鼎器接回祖庙?”
  这不是说你与刘家平起平坐,是同等级的姻亲关系吗?还要不要命啊!
  “对啊!先秦时赠女子的鼎器都是写馈赠女器者作接受女器者的模式,并且在结尾附上女儿的名字与器名、祝愿辞。可陛下……”
  铸鼎的工匠颤巍巍地打开字条,只见上面写着“隹季月十三日出,汉皇瑞择其吉金作六月诞鼎,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即使工匠文化不高,也能看出这不是给女儿的鼎器。
  至少不是日后般去姻亲之家的女儿鼎器。
  “少府令,您看……”遇事不决请求上司的少府令看向他的顶头上司——齐墨之首的敫仲姬。后者只是淡淡地到了眼字条的内容,便让工匠赶紧去做:“陛下都去太庙大祭阆中长公主的诞生了,与之相比,做个鼎器又算的了甚?”
  说罢她还似笑非笑道:“谁敢从大汉的太庙里接走阆中长公主的鼎器?”是嫌家里过了太富贵了,所以想挑战一下高难度吗?
  工匠的心也随之落地,然后去挑最好的材料制作公主鼎器。
  “陛下的事既是国事,也是家事。太庙不仅是宗室的宗庙,更是天下臣民的景仰之地。”对方依旧不予退步,甚至还咄咄逼人道:“自古都没国君为庆公主的诞生而太庙大祭的先例……”
  刘瑞不等对方说完便拿怼退太后的说法怼退臣子:“以往都没皇帝呢!那是不是没有皇帝,朕就不当这个皇帝了?你说太庙是天下臣民的景仰之地,那朕今日就下旨许臣民都可进来祭拜。”
  对方的嘴巴裂出小缝,不知道该作何回复。
  奉常见状,赶紧出来打圆场道:“吉时已到,还请博士不要挡着陛下的道。”
  之后不必呼叫郎卫,就有人把拦路的博士立刻抬走。
  刘瑞向太庙供奉玉帛、牲牷,史官也随之记录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庆生大祭……而且是为公主的诞生所举行的大祭。
  “在孝仁女帝的诞生鼎器被发掘前,关于孝高武帝为庆孝仁女帝的诞生而举行大祭的说法一直遭到史学家的质疑。尤其是在女性地位降低的黑暗年代,众人怀疑这是孝仁女帝为使自己的继位合法化而编纂的野史。”历史解说者放出存西安省博的孝仁诞鼎,放大鼎身的红字铭文:“作为一名女性,我是不信孝仁女帝会编这种事的。毕竟一个父亲在时就被立为皇储,甚至与太上皇和睦相处了二十多年的女帝没必要在这种事上撒谎。时隔千年,鼎器上红漆已所剩无几,但仍看得出孝高武帝对女儿的疼爱。”
  “按照汉墓的规制,这个青铜器随葬孝仁的主墓室,并在2014年列为不会对外展出的珍贵文物。”
  不管前人如何炮制孝高武帝没有为孝仁的诞生大祭太庙的伪史,反正自西汉起便有君王为庆女儿的诞生举行大祭。尤其是在女帝当政时,几乎每一位公主都有母皇为其大祭祖先之庙的待遇。”
  “值得玩味的是孝高武帝去世后,孝仁女帝和新洛阳王,新长安王都为父母铸了用于祭祀的鼎器,并于陕西的太庙遗址被发掘时现身于世。”
  第468章
  跟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时的封后大典相比,卫穆儿的封后大典绝对称不上豪华,但开销却是迄今为止的封后之最——因为要免田税一年,赐六十以上的老人麻布三匹、绢一匹、酒一壶、肉三斤,所以在大典外的零碎支出下,封后大典的总投资足以在卫穆儿前的封后之和上翻上一倍。
  “顺带铸个鼎器纪念封后大典吧!”刘瑞在换下封后的大礼服后找来史官看看对方如何描写封后之事。
  史官也是相当上道,不仅写了封后的日期、天气,参与人员,更是在结尾添上:“后请分泽于天下,帝允之,免田税一年,赐六十以上的老人麻布三匹、绢一匹、酒一壶、肉三斤……”
  刘瑞看了十分满意,拍拍对方的肩膀道:“朕还准备……”
  “给皇后铸个纪念的鼎器。”
  “……”
  “你怎么知道朕的想法?”
  “因为陛下在看臣的记录前就说了这话。”史官的声音里满是无奈:“等鼎造好了再写不迟。”
  他又不是以后史官,不可能在这种事上记错记漏。
  刘瑞在那儿不好意思地笑笑。
  然后……
  “告诉农家巨子,公主断奶后由他带去阆中找个耕读人家的女生教养。”
  刘瑞的大笔一挥还没吓到孩子的亲妈,就先吓到收拾东西的史官与端茶的黄门。
  “陛下……”李三知道刘瑞又想搞些让人两眼一黑的骚操作,于是端着文盘谏言:“公主还小,怎么能送过去阆中。”
  史官也是步子一转,开始心疼可怜的公主:“是啊!陛下。藩王尚且能懂事后才去属国,公主……”
  他不确定农家的巨子能否教养陛下的长女,但是让出生不过两三天的公主离开椒房……
  “皇后是不会同意的。”此时的史官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太后也是。”甚至连甘泉宫的太皇太后都会回来怒骂皇帝。
  “急什么?”刘瑞虽没教育孩子的丰富经验,但对自己的氪金外挂无比自信——他不用这长女养老,但是大汉需要一个底限守成的正常君主……至少明白农人的日子不是李子柒式的田园牧歌,并且鸡蛋也没贵到五两一个:“护送阆中长公主的人车载斗量,更不会因赶路忽视阆中长公主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