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综合其它 > 燃骨 > 第36章
  “城巷今日戒严,不许摆摊,也不许咱们乱逛乱跑,那些官爷军爷们啊,就都带着甲在街上逛,看大伙儿的通关文牒,说要找两个流窜犯。”
  谢燃袍袖下手指微动,口中像纯粹捧场似的轻轻叹了声:“是么,那两个流窜犯,是什么样的人?”
  张大娘恍然未觉:“是两个男的,说是偷了郡守的东西,抓逃奴呢。”
  谢燃又笑了下,用闲聊的语气道:“怎么只是个逃奴,就这般大动干戈?不知道的还以为逃了个逆贼刺客呢。”
  “谁说不是呢。”张大娘立刻被勾起了没尽的八卦心:“所以街坊都在传,是不是逃奴拐到了郡守家的娘们呢!”
  谢燃:“……”
  真相恐怕谁也猜不到——所谓的逃奴拐了个皇帝,充当自己的妻室。
  张大娘兴致勃勃道:“你倒别说,那逃奴看画像,长得还真俊——”
  她边说边从菜篮子里掏:“似乎那人是犯了大事,路上官老爷们到处发画像呢,还让俺拿带张回乡里。来,小李你也看看,你这还带着媳妇儿,可别一不小心撞到了那凶犯……”
  张大娘还在絮叨,谢燃便自然地接过画像,看了起来。
  ——果然,是李小灯。
  通缉画像其实只是寥寥数笔,勾勒出人的面部特征,要是些五大三粗,奇形怪状的尚且容易记忆,但长得好的那些脸,无非都是三庭五眼、剑眉星目,看完了除了“标致”什么都记不得。
  更何况,画像中的少年头发尽数用布带绾起,一身粗布麻衣,神态羸弱怯懦,并不会让人联想到一看便是贵公子做派的谢燃。
  “小李啊,你看这么久,难道是认识这人?”张大娘有点纳闷,想了想又面露喜色:“真这样就好啦!你好好想想,万一真见过,给了官府线索,能赏个好些银子。”
  “见倒是没见过,”谢燃笑的十分坦然:“只是忽然觉得这通缉犯和我长得还有些像,不觉多看了两眼。”
  他这样一说,张大娘“咦”了一声,也凑过来看画像:“你不说倒没觉得,这么一看还真觉得鼻子眼睛有点像,这么瞧着,这逃奴也长得挺俊哩。”中年农妇说到这里,自己先咯咯笑了起来,显然把谢燃的话当成了一个玩笑。完全没把面前人和画像上的通缉犯联系在一起。
  笑完,她又忍不住叮嘱道:“小李你一看就是富贵规矩人家,我倒不是说别的,就是你们小夫妻两个,你家媳妇还病着,能不淌混水就别掺合了。听大娘一句,明日再进城,到时候估计逃奴就在抓住了。“
  谢燃从善如流地点头应了,又似乎很好奇地问:”逃奴是两个人?那另一人的画像呢?”
  张大娘疑惑道:“好像是只挂了一个人的。”
  农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又加上今天没法去市集,这座乡镇的人便歇得格外早 。
  戒严比想象中还要严格,水路也不得通行,因此,张大娘出船打渔的丈夫也归了家。谢燃和他们一起大大方方地用了晚饭,夫妻两便要歇下了。
  而谢燃则另端了小碗,添了些菜,带回偏屋给他那“见不得光的爱妻”用饭。
  谢燃端着碗推门进去时,赵浔正在编蚂蚱。
  他用的是掉在窗边的竹叶,手法惨不忍睹,陛下靠在床头兀自编,地上躺满了缺胳膊掉腿的“蚱蜢”残骸。
  谢燃:“……”
  床上这位,既不像皇帝,也不像深宅贵妇,倒像个熊孩子。
  谢燃忽然有些恍惚。
  人的记忆是会说谎的,总是记住自己愿意记住的,又偏偏喜新厌旧,比起眼前的爱恨情仇,许多年前的记忆就像是蒙了尘土。
  只是,不知是因为人死后总会想起生前事,还是因为近来十分反常的赵浔,他忽然想起了一件很久远的往事。
  当时他还很年轻,甚至尚未及冠,出身钟明鼎赫,鲜衣怒马,自觉惊才绝艳,是举世无双的天才,终日遛猫逗狗,斗蚱蜢听曲,依然课业一骑绝尘,连中三元,刚入朝为官。
  那日天降大雨,谢燃躲雨时,在桥下偶遇了衣衫褴褛的少年。
  当时等的实在无聊,他就站在阶前编蚱蜢玩,狼狈落魄的少年看着看着,从台阶上爬起来,抬头看他:“怎么做的?哥哥教我!”
  谢燃当时年纪也轻,开玩笑不知轻重,只笑着说:“你叫我声’老师’,尊我敬我,我便教你。”
  他当时不知道,这称呼竟然也算一语成谶。
  ——那是他和赵浔的第二次见面。
  *
  如今想起来,这竟就头一回教他的东西了?别的倒学得快,这却怎么也学不会编。
  谢燃看着地上的草蚱蜢,这样想。
  赵浔一见他进了屋,便先控诉起来:“你将我锁在房里,我无事可做,只好这样打磨时间了。”
  谢燃看着他这副矫揉造作、笑里藏刀的样子就太阳穴又开始跳了,顿时刚才什么情绪都烟消云散,而同时,讲究整洁的毛病卷土重来,他立刻十分不耐烦屋里一堆“残骸”,便转身拿了角落里的扫帚打算清扫。
  赵浔半倚在床头,看了会,幽幽道:“李兄,这不是笔,你拿下面些,背弯下些……唉,你好歹认识扫帚,朕心已慰。”
  谢燃:“……”
  赵浔轻轻叹了口气,下了床,在谢燃背后站定。